首页 > 经济

上海发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优先保障用地 支持提供房租优惠

发布时间:2018-11-22 11:06:45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11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市近日引发了《关于加快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根据《若干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预期到2020年,上海市有效期内高薪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5万家左右,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800亿元,研发费用投入超过3万亿元;到2022年,上海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2万家,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若干意见》围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和”提升政府创新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2项政策措施。

  其中,在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方面,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实施高新技术培育企业研发支持机制,对入库企业给予一次性 20-200 万元的支持,加大“科技创新券”和“四新券”,的使用力度和支持范围;优化科技金融生态,鼓励商业银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主动授信,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落实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按 75%比例加计扣除,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弥补年限延长至十年。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用地,支持园区对入驻高新企业供房租优惠政策。

  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方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将技术领域符合《国家重大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科技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好市场前景的科技企业,纳入科技企业库培育。

  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增强企业研发实力和水平,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及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培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概念验证、熟化孵化等技术转化平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育和集聚,将本市各类科技创业人才计划向高新技术企业适当倾斜;加快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完善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产品上市的政府采购政策。

  在提升政府创新服务水平方面。《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减少高企认定环节和时间,取消月度数据申报、专利上报资料、查新报告、产学研合作报告等申报表格;改革申报流程,取消不合理的前置环节,用好中介机构专项审计报告内容,相关部门加强事后监管;加快审核速度,实行放开申报、即时受理,每月开展审核;加快专利审查速度,对注册在浦东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领域的企业,可通过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审查通道,进一步缩短专利授权周期,并争取扩展到全市范围”。这些举措将有效减少企业申报成本,提升企业预期,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介绍道,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9200家。2017年,上海市高企申请发明专利共计28539项,同比增长18.56%,占上海市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的52.17% ; 营业收入突破2.3亿元,实现2000多亿元的利润。其中,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50%,民营企业成为本市高新技术企业主体力量。

  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大做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现提出加快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全面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本市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打响“四大品牌”、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二)基本原则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