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2018年的“跌跌不休”,A股在2019年的前四个交易日呈现出上扬之势。
1月7日,上证指数(000001.SH)、中小板指(399005.SZ)、创业板指(399006.SZ)分别上涨达0.72%、2.07%和1.84%,而元旦后的四个交易日内,上述A股三大股指则分别合计上涨达1.57%、2.36%和1.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开年后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和市场成交规模均较去年底出现明显回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岁末年初的定向降息、全面降准等宽松政策进一步推动高风险偏好资金的持续入市;另一方面,以特高压等概念为代表的基建投资的升温,亦成为此轮A股开年反弹的推动力。
风险偏好悄然升温
货币政策的调整被视为此次反弹的“蓄力”。
2018年12月19日,央行创设被视为定向降息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表示此举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货币政策不断倾向于宽松调整,将进一步平抑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从而推动市场风险偏好的抬高,诱使更多资金进入权益类市场。
“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调整最受益的是债市,其次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也将在风险偏好的抬升下受到更多资金追逐。”1月7日,北京一家中字头券商策略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事实上,此前高风险偏好资金的离场的确成为了遏制A股活跃度的原因。例如代表杠杆资金的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在2018年12月28日降至7557.04亿元,创下了2014年底以来的历史新低,较2015年6月份的历史高值缩水66.52%。
而在2019年开年后的1月2日、3日和4日中,两融余额连续三个交易日持续上升,截至1月4日达7571.32亿元。
除此之外,A股的成交状况也在不断趋于活跃。
从A股反弹的结构来看,此轮行情或由风险偏好更高的资金所推动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