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中国第一场大规模人才争夺战,在城市间的政策层面打响,戏剧化的场景在多个城市出现。当北京工作的“人才”在天津落户中心彻夜排队时,我们似乎无法简单用人才引进去描述这件事情。
据不完全统计,20多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新政”。这场战争中,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参与其中,有的拿出户口,有的同时附带送房。
可以确信,这种战争会继续扩大并升级,一如过去多年各地之间的招商争夺战,背后,则是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凶猛生长的竞争饥渴,以及人的择业观念变革。当然,眼下人口结构的变化,加强也加速了这一切。
精准抢人
2018年5月,因天津、西安人才引进政策,关于“城市人才争夺战”的大讨论达到高点,城市之间的发展竞争已然表现为激烈的人才竞争。
记者梳理多个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发现,一线城市“人才”引进标准明晰,部分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人才”门槛较低,公众不免疑惑,这是“抢人才”还是“抢人口”?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人才吸引力报告中分析,人才竞争呈现出阶梯式竞争格局,一线城市从“精准行业、高端人群、城市定位”入手,核心是争夺高级人才;而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人口概念更为突出。
2017年初,武汉市率先发布“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提出,在5年内留100万大学生在武汉就业创业。随后成都、西安、天津、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相继推出“人才新政”。
2018年3月,北京、上海加入了“人才争夺战”,被外界解读为人才争夺战进入2.0时代。2018年5月,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计划”仅2天,近20万份提交落户申请,引发了人才竞争的高潮。与此同时,郑州、合肥等传统二线城市也纷纷加大了人才政策的力度。
各地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由争夺大学生向争夺领军人才升级。2018年3月下旬,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发布《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加上此前已经出台政策的广州和深圳,4个一线城市正式加入人才争夺战。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冬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数据显示,北京的竞争指数依然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为深圳,上海排名第四,可以看出,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依然很强。
根据政策分析,以武汉、西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政策的基本面则表现为,超低甚至零门槛吸引本科以上毕业生落户,提供住房和创业补贴。其目标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平均教育水平。
根据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2017年,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达28.29万人,是2016年全年的2倍,大学生在汉落户13.2万人,是2016年全年的6倍。而2018年上半年,留汉大学生已突破25万人,落户7.6万人。目前看来,这些承诺正在逐步实现,而100万大学生留汉的目标也正在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地人才引进政策中,对人才也进行了阶梯式分类,高学历人才更受政策优待,更受欢迎。具体而言,如天津市“海河英才计划”中,还设置了“高层次”人才项目,符合“高层次”人才标准的,将拿到天津市人才绿卡“A卡”“B卡”,获得相应的资金补贴。
而重庆市则把人才分为A、B、C三类,按年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度的2倍、1.5倍、1倍给予奖励或定额给予奖励;深圳市则以1.5万元/人、2.5万元/人、3.5万元/人为标准,为本科、硕士、博士发放住房补贴。
关于各地抢人大战的背后逻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包雅钧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寻找新的动能,人力资本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创新驱动的根基,科技制造要靠人才来支撑。
抢人隐忧
“人才引进可以促进本地公共服务带来发展,但是在一定时期也会对本地公共服务带来压力,比如住房、教育、医疗及交通。”包雅钧表示。
纵观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门槛低,更注重规模效应。这些政策对于城市定位、行业侧重和重点人群的定义普遍不够清晰,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还可能面临新增年轻人口对婚育、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爆发式需求。
人才大战是长时期过程,需要时间来检验。是否能够促进户籍改革和人口自由迁徙,能否进一步扩大范围,长期服务于城市发展,都是争抢人才的城市面临的新课题。
12月11日,西安迎来了2018年度第75万名“新西安人”,这是2017年3月1日西安户籍新政实施以来的第100万名“新西安人”,户籍新政里面存在一些学历落户,据西安政府人士透露,学历落户数量在40万人左右。
以西安为例,为打造最优的教育、医疗环境,西安市大规模建设医院,加大优质学位供应,同时相关部门带编带岗到师范类大学及医学院招揽人才。而这也是为了匹配吸引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在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李强看来,宏观方面,“抢人口”现象系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显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青年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也会逐渐显现。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12年至今,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持续减少,到2030年以后将会出现大幅下降的过程,平均以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到2050年,人社部预测劳动年龄人口会由2030年的8.3亿降到7亿左右。
大量外地人口引进来,也给所在城市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带来影响,出现了房价大幅波动情况。此前,天津人才引进政策中,便出现“引人才还是来接盘”的争议。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乾认为,人才的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房地产的发展,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这是人才集聚的正常结果。但认为二线城市争夺人才是在争夺房产接盘侠有失偏颇,没有看到人才集聚的经济发展效应本质。
另一方面来看,2018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分析部署时,将“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
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其中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加大返还力度,四川、江苏等省份相继“跟帖”。
一边稳就业,一边大力引进人才及人口,这看似矛盾的情况是否合理?在黄乾看来,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城市、有些行业、有些企业的发展将处于波动中,出现裁员是结构调整的正常结果,关键是维护好裁员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整体形势趋好,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发展迅猛,对人才存在较大需求。因此,“裁员”和“招揽人才”是劳动力市场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必然和正常反应。
“企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和业务结构的调整需要更懂创新、技术的人才加入,同时,因为部分员工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就会被‘淘汰’。”李强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