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从拓荒到领航:榆林煤从陕北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8-12-25 18:04:40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从地下黑金被发现到现在,榆林已经从最初的资源驱动式增长逐渐向科技创新型发展转变,华丽地完成了城市形象的转变,成长为我国现代煤化工四大示范基地之一,领航全国能源化工的发展,并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迈进。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临内蒙古,南接本省的延安市。榆林能源富集,世界罕见,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目前,榆林已经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优质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方,组合配置好,开发潜力巨大。北部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陕北侏罗纪煤田,西部有中国内陆最大的整装气田,南部有国内最大的岩盐矿床,所拥有的矿藏资源潜在价值估算高达43万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原国家计委批复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周年。从地下黑金被发现到现在,榆林已经从最初的资源驱动式增长逐渐向科技创新型发展转变,华丽地完成了城市形象的转变,成长为我国现代煤化工四大示范基地之一,领航全国能源化工的发展,并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迈进。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当时我国老煤炭基地资源日趋枯竭,煤炭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一些沿海地区因燃煤供应不足,工厂一周内“停三开四”的情况时常发生。为解决煤炭供需矛盾,寻找能源接续地,1980年,鄂尔多斯盆地被当时的国家煤炭工业部列为全国三大找煤区之一,并要求两三年有所突破。同年,几支勘探队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开始了一场煤田地质勘探大会战,并且成果颇丰。

  1982年,在山东参加兖州会战的一八五队全部调迁北上,在榆林安营扎寨,并于当年12月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勘探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揭开了神府煤田的“面纱”。汇报中说,陕北榆神府地区78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存有877亿吨煤炭,而且煤种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工业动力煤和气化煤,也可以作低温干馏煤,这是一个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特大型煤田。

  报告提交后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榆林有877亿吨储量的大煤田》的消息,而同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也以《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为题进行了报道,“神府煤田”引起举国关注。而198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的新华社一篇题为“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不到千字的电讯稿,更是震惊了世界,偏僻落后的榆林成了令世界瞩目的热土,榆林开发煤炭资源的序幕缓缓拉开。

  神府煤田位于榆林市神木、府谷两县境内,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煤田,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与俄罗斯的顿巴斯煤田和库兹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美国的波德河煤田和阿巴拉契亚煤田,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并称世界七大煤田。神府煤田的发现被称为我国能源工业“六五”期间最重要的发现,创造了中国煤田地质勘探新发现资源量的最高纪录,改变了中国已探明煤炭资源的区域布局,确立了陕西的煤炭资源大省地位,为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奠定了基础,也让当时贫困的榆林人看到了方向和希望。

  1986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神府煤田开发建设由前期准备转为立即上马,并出台了《关于加速神府煤田开发的决定》,神府煤田大规模开发由此正式启动。这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项目,也是建国后榆林第一个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按照当时“国家修路、群众办矿,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煤田开发指导方针,包神、神朔、朔骅等铁路线,神盘、府店、杨陈等高等级公路纷纷开工建设,让榆林煤东出南下,走向世界;榆林特别是神木、府谷两县也开始大办煤矿,据统计,当时最多时榆林有800多个煤矿。尔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榆林的煤炭开发从手工到半机械化、全机械化、全自动化,产能也一路跳跃式飙升,从几万吨到几十万吨再到千万吨级,带动了中国煤炭行业由粗放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黑色革命”带动跨越式巨变

  煤炭产业带动了榆林区域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从一亏多年到第一大财政支柱,榆林人民真正体会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黑色革命”带来的巨变。

  据统计,1980年,榆林地区GDP为4.1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元,全区煤炭产量108万吨;1990年,全区GDP为19.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元,全区煤炭产量394万吨,煤炭工业初步成为榆林的经济支柱产业。

  在榆林煤炭工业辉煌的发展历程中,除神府煤田被发现、被开发这样的历史性时刻外,还应当铭记的是1998年,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的报告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被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议事日程。

  伴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西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撤地设市,围绕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榆林开始了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快的一个发展阶段,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2002年开始,我国重化工业发力,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快速发展,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由此而始,榆林煤炭行业更是享尽了这风光与荣耀的十年。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在开发之初仅仅是挖煤、采油、输气,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2003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战略,确立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

  在“三个转化”战略的指引下,榆林着力推进资源向深度转化、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吸引了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入驻榆林,越来越多的“集团军”或“地方军”在榆林建立“根据地”,用迅速增大的“胃口”“吞噬”着原煤,“吐”出了电、燃料油、兰炭、甲醇、聚氯乙烯等一系列产品。

  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两区多园”格局,副县级以上的工业园区达到28个,榆林高新区、榆神工业区分别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实施“三个转化”的核心区、配套产业链的集聚地、孵化器,出现了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新项目纷纷落地的好局面。

  在能源化工基地快速发展的强势带动下,榆林快速完成了从农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向工业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多项经济指标保持全省领先,经济发展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城乡面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据统计,1998年,榆林地区生产总值只有63.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4.3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3235元和1057元。而到了2017年,榆林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1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53元和11534元,分别是1998年的43倍、53倍、9倍和10倍。

  “榆林煤”进入品牌化产品新领域

  榆林国土面积4.3578万平方公里,54%的地下含煤,预测储量2800亿吨,探明储量1490亿吨,分别占全省、全国的86%和10.8%。其中,侏罗纪煤田探明储量1370亿吨,占已探明煤炭总量的95.7%。相比国内其他煤炭产区的煤而言,榆林煤95%以上是侏罗纪精煤,埋藏浅、易开采,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而且有害元素氟、氯、砷含量特低,是优质的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结束之后,在企业生产标准不一、经营秩序混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产品价格下滑严峻等一系列不利形势下,产量占全国近1/10的“榆林煤”也受到严重影响,好些煤炭生产企业只能保本经营甚至成本倒挂。

  面对这种局面,榆林市委、市政府坚信,对于任何一种产品而言,产能再过剩,质量最好的都永远不会过剩。鉴于“榆林煤”的先天禀赋,实施“榆林煤”品牌战略,市场前景定然广阔。2014年7月,榆林市政府决定向当时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并于2015年11月正式获批。这是榆林煤炭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榆林煤炭走上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道路。

  “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在结束3个月网上公示后的几天时间内,“榆林煤”的价格就在其他地方的煤炭纷纷降价时逆势上涨,块煤平均每吨涨了50元,面煤涨了35元,一些煤矿出现近两年难以见到的车等煤的现象,“榆林煤”的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后,榆林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榆林煤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建成市级煤质检验中心,全面推行商标授予和质量检测工作。作为“榆林煤”证明商标的持有单位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