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嘉陵“CJ50”型摩托车,被香港转口贸易商相中,成为国内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摩托车产品;1998年,重庆力帆进出口公司成为重庆首家获得外贸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2000年,美心集团投资百万美元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店……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渝企走出国门,到世界市场上寻求更广阔的平台。一方面,他们锻造出了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在全球展现了渝企风采,促进多方共赢。
两次集中“走出去”的辉煌
1979年,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这是第一次把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在政策利好下,渝企也开始探索国际市场。
1982年春季广交会上,嘉陵“CJ50”型摩托车,被香港转口贸易商相中,成为国内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摩托车产品。这也被视作为重庆企业“走出去”探索海外市场打响的第一枪。
不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渝企才逐渐开启了在海外销售产品和建厂投资的模式。此阶段,渝企创造了两次集中“走出去”的辉煌时刻。
一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大批渝企组团到俄罗斯淘金。如天府可乐在俄罗斯投资了饮料厂;西南大酒店投资了重庆酒楼;重庆国际公司在莫斯科成功进口了俄罗斯生产的水翼快艇……
有数据显示,仅在1992年-1995年间,赴俄罗斯考察的重庆企业就有100多家。当时,重庆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在俄罗斯设立的独资外贸公司,曾用220个(当时价格4.5元/个)猪肉罐头换回1吨钢材(当时3000元/吨),用4.5吨重庆肥皂换回一台卡玛斯汽车,用一吨荣昌红茶换回25吨再生钢。成了易货贸易中的典型案例。
而另一次集中“走出去”,则是从1999年开始,以重庆摩企为首的中国摩托车开始大举进军越南市场,并以此挺进东南亚。在半年内,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占有量从10%升至90%。以力帆为例,从1999年到2000年,其在越南市场的销售额分别高达5300万美金和6000万美金,力帆摩托车一度占据越南摩托车市场35%。到2001年,重庆所产摩托每出口10辆,就有7辆会到越南。
去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中西部第一
后来,重庆开始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为鼓励企业“走出去”,重庆连续举办渝洽会(现升级为西洽会),邀请海内外客商参展;邀请世界500强企业,成立市长经济顾问团,定期召开年会,为重庆企业走出去寻找市场与合作伙伴;设立走出去基金,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随着“走出去”的经验逐渐丰富,重庆一大批民企逐渐探索出“走出去”的成熟路径。
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243家企业在境外设立投资企业284家,分布于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重庆民企对外投资合同额75.28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7.2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8.4%和71.0%,已成为重庆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在这新一轮的“走出去”中,渝企对外投资质量逐渐提升、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提质增效明显,承揽了一批有影响的海外项目。如2016年,博赛矿业集团完成了对圭亚那马修斯山脉锰矿的收购,成为在海外拥有高品质铝土矿资源数量最多的中国企业。
来自重庆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发展,重庆企业共对43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列中西部第一。
“走出去”案例
美心集团:开启国内企业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店先河
作为重庆较早一批探索国际市场的民企,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美心集团)从1996年筹划“走出去”开始,到如今,其工程项目已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销售额超过1.8亿美元。在探索国际市场中,美心还开启了国内企业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店的先河。
投资百万美元纽约时代广场开店
纽约时代广场,一直是全球影响力的象征、各路企业PK实力的“竞技场”。早在2000年,就有渝企在此投资百万美元,拿下100平方米的门店,这就是重庆美心集团。
“我们瞄准国际市场的第一站,是美国。”美心集团董事长夏明宪介绍,把门卖到全世界,一直是美心的目标,从1996年开始,美心便苦心研究进军美国市场的标准。
1998年,美心顺利与美国麦森公司合作组建合资公司;1999年,美心公司的订单化生产出口销售达到600万美元;2000年,美心公司全球出口业务做到了1700万美元。同年11月,“美心门”入驻全世界最著名的黄金商业区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