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呼吁在新三板建设精选层的建议由来已久,今年8月31日晚间,证监会在官网公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180号(财税金融类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中也写道:
“下一步,我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指导全国股转公司持续评估、优化分层及相关配套制度,对在创新层之上设置精选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深入论证,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研究推进市场精细化分层,完善信息披露、发行、交易、投资者准入、监管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提高新三板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个层级?建设这个层级会对三板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证券交易所的功能谈起。
若论交易所功能,一般是讲交易所为上市企业提供融资、定价、证券流动的功能,书本对其他的功能似乎阐述的不多。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来看,交易所在整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功能还有特别重要的两条:
一、为资本市场所有证券的定价提供估值体系基准;
一般而言,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是所有证券价格体系链条中价格最高的,由于交易所价格主要是通过连续交易的方式产生,并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这个最高的价格有极大的社会认同,全社会投资者会自觉不自觉地以此为标杆,对其他非上市的证券进行比较估值,然后在比较估值的基础上完成投资、融资、退出等。
形象一点,交易所价格是整个证券价格体系的红旗,没有旗帜,价格体系错乱,交易定价容易陷入无所适从导致难以成交。
二、交易所的退出给风险资本巨大的激励,促使社会资本不断地去寻找“下一个成功者”,从而激发全社会投资小型创新企业的氛围。这一点笔者之前多次论述过,不再展开。
对于新三板而言,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定价就非常有意义,在交易所价格良好,预期三板转上市顺畅的时候,就出现了一波所谓“集邮”行情,不可谓不轰轰烈烈。
当交易所价格体系崩塌,或者转上市出现困难和障碍的时候,三板的行情表现地就更加低迷。
未来科创板开闸,也会给新三板部分企业的估值以指向作用。
不得不提的是,两个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毕竟与新三板多数企业的画像差异太大,三板企业转板又有极大不确定性,从交易所估值看三板,又总有不解渴、不过瘾,隔靴搔痒之感。
所以,新三板需要建立自己更为直接的标杆价格体系,这个标杆价格同样需要较好的流动性,并且要以连续竞价作为交易基础,从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同。
但是,由于此前新三板企业挂牌壁垒过低,对应建设的合格投资者制度导致新三板流动性很差,竞价难以连续,所以估值也根本无法达到社会认同。
简单粗暴降低投资者门槛条件又极端不成熟,无需讨论,这也是笔者一直强烈反对的。
此时,通过建设新层次,提高企业进入门槛 ,降低合格投资者壁垒,活跃交易,既可以形成新三板头部企业的标杆价格,上承接交易所市场,下引导形成新三板市场层次清晰的价格体系,又可以给暂时不能进入精选层的企业以指导,让大家有一个在新三板的阶段性目标,进而推动企业对业务和经营进行规划,然后有条不紊地实施推进。
精选层交易的活跃,还可以给投资机构良好的退出预期,使得三板体系内的资金慢慢循环起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投资资金的支持。
所以,我呼吁,新三板应尽快推出精选层,“宜早不宜迟”。
笔者脑海里的精选层画像是:注册制、低于创业板的企业壁垒、高于创业板的合格投资者门槛、混合做市制度、及时退层制度等等。
也期待三板铁粉们提供更多细致的研究描述。
(文章来源:挖贝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