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发投入方面,高新区(滨江)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多年来持续保持在13%左右。一些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比更高]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下称“高新区(滨江)”]的光芒越来越耀眼。位于钱塘江南面的这片土地,先后诞生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杭州)、新华三等一批重量级信息经济企业,在电子商务、数字安防、金融服务、通信设备、大数据等领域形成了优势产业高地。
2018年,高新区(滨江)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深圳高新区。
2017年,高新区(滨江)实现生产总值(GDP)1088.9亿元,成功加入“千亿俱乐部”,更以13.2%的增速,保持浙江省各区(县)第一的好成绩。
这个区从建立之初就明确提出,每年从财政支出中按不低于15%比例安排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鼓励企业从事创新创业活动。走内生型经济的发展路径,自己孵化企业是高新区(滨江)的一大特点,这样发展起来的企业黏性更强。
高新区(滨江)发改局局长叶圣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多年来全区坚持走以人才引技术、以技术变项目、以项目建公司、以公司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在人才引进、研发投入、政策的精准性以及产城人融合等方面,高新区(滨江)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模式,正是这些独特助推了它拿到了今天闪亮的成绩单。
滨江是个大孵化器
杭州高新区始建于1990年,源于西湖区文教区,约11平方公里。199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滨江区,由杭州市原萧山县划出3个乡镇新建而成,行政区划面积73平方公里。2002年6月,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两区合并是一个分水岭,一方面解决了发展空间的问题,另一方面明确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位,2002年的时候,滨江区的传统产业还是比较强的。”叶圣文说。
十多年来,高新区(滨江)发展飞速。与2003年比较,2017年全区GDP增长了10倍,达到1088.9亿元,人均GDP达到5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增长了11.6倍,达到28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745亿元,进入千亿元行列。税收超亿元的企业,由3家增长到26家,上市公司由12家增长到42家。
“高新区(滨江)就是个大孵化器。”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副局长金文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企业在这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培育过程。“很多上市企业比如阿里巴巴在这里刚创业时也就十几个人,海康威视是三十几个人。它们都是在这里一步步从种子开始到小苗、小树、大树,最后再长成参天大树。”
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品牌塑造的创新产业链条,形成了企业从孵化到裂变到产业化、从小微到瞪羚到行业领军的创业扶持模式。
截至目前,高新区(滨江)拥有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其中国家级7家;拥有市级众创空间26家,其中国家级12家。从这些孵化器里走出了如今高新区(滨江)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
以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华业高科技产业园至今已孵化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75家,其中国家级39家。华城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