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东方在线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在即。
近年来,在线教育行业快速发展,绝大多数在线教育公司大举烧钱扩张深陷亏损的情况下,作为行业龙头的新东方在线却早已实现稳定盈利,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一股清流”。同时,在在线教育行业拼命融资的背景下,新东方在线的前两大股东为新东方集团和腾讯,产业资本的股东背景带来的业务协同成为新东方在线的另一大优势。在大学教育成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的同时,市场前景广阔的K12和学前教育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并将成为新东方在线上市后拓展的重点。
实现稳定盈利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三个财年,新东方在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4.46亿元和6.51亿元,净利润5955万元、9221万元和8202万元。在绝大多数在线教育公司都深陷亏损的情况下,新东方在线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一股清流”。
业内人士指出,新东方在线能够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源于两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是强大品牌背书。巨额的营销费用是在线教育行业陷入普遍亏损的根源,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很多在线教育公司甚至出现了营销费用大于营业收入的情况。而得益于新东方集团的品牌背书,新东方在线的营销费用率仅为29.82%。
二是以直录播混排的业务模式。目前,新东方在线录播与直播结合,直录播混排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使新东方在线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优质内容积累迭代的优势,另一方面在“课堂场景线上化”的同时不必过度烧钱。国金证券认为,这种业务模式是新东方在线能够稳定盈利的重要原因。
这种“内生性”的发展模式,也让新东方在线的发展更加从容。目前,新东方在线虽然进行过三轮融资,但股权上仍然保持了非常稳定的结构,同时更加注重引入产业资本而不是财务资本。业内人士分析,这样的股权结构,有两方面的好处:
一方面,股权结构的稳定可以保证决策的快速高效。由于发展上的“内生性”,与很多拼命烧钱的在线教育公司已经融资到D轮、E轮甚至F轮而股权高度分散不同的是,新东方在线的股权结构非常稳定,第一大股东新东方集团持股66.72%,第二大股东腾讯持股12.06%,这样的股权结构可以保证新东方在线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证决策上的快速高效。
另一方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资源嫁接和协同效应。腾讯近年来相继投资了VIPKID、猿题库、兰迪少儿英语和宝宝玩英语等多家在线教育企业,在在线教育方面的布局十分广泛,各企业间进行协同效应的想象空间巨大。同时,今年6月,新东方在线还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升级在线课堂技术。
发展前景广阔
虽然实现盈利是在线教育必须要突破的关口,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给用户带来良好在线教育体验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在线交易市场广阔的蓝海和异常分散的市场格局,在K12和学前教育仍有巨大潜力可挖的新东方在线被市场所看好。
一方面,在线教育市场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788.1亿元,同比增长26%,预计2018年将超3000亿元大关。而招股书显示,新东方在线虽然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公司,但也仅占中国在线课外辅导及辅导市场总营收0.63%,发展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新东方在线旗下的课程包含了大学、K12和学前教育三种,其中大学教育是主要的营收来源,K12和学前教育仍然有巨大挖掘和发展空间。新东方在线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通过不断开发和完善内容来扩大各教育分部的产品和课程类别,进一步扩大在K12和学前教育分部的市场份额,并选择性地进军市场需求有待满足的新分部。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后,新东方在线的一些独特优势有望进一步释放,业绩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
一是优质的师资资源,公司后续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公司拥有稳定供应的高素质教师群体。截止到2018年5月31日,公司三分之一以上教师持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庞大的教学人员人才“名师堂”使公司能适应和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让公司拥有最大的课程编排灵活性,进而优化课程产品。
二是进一步投入资源,加大在师资力量方面的优势,以支持公司的业务增长。公司进一步优化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教师培训计划,并在武汉、西安等知名院校密集的城市建立教师培训中心。公司已于2018年3月启动了在线教师培训学院,以提供效率更高和更为便捷的培训。
三是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公司计划将“知心”自适应学习技术应用于大学和K-12课程产品,同时升级现有资讯基础设施和提升基于云的学习平台。比如,今年5月19日,新东方在线宣布对中小学教学产品进行全面升级,通过自身研发的技术功能,围绕在线授课和课后服务两大环节,让课程更加贴合K12学习场景。
(文章来源:中证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