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乘历史大势 走人间正道

发布时间:2018-11-21 18:11:35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于纷繁时势中洞察历史规律、指明前进方向,再一次把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不是谁想开始就开始、谁想结束就结束的,也不是谁想开倒车就能逆转的。

  15世纪以降,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主要大陆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交往日益紧密。地理大发现开拓了新的市场,引发了商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对利润的追求要求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这又刺激了技术进步,促成了工业革命。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商品的输出和对原材料的需求,迅速将世界市场连结在一起。各国的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上得到配置,打破了生产和要素流动的地域界限。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就这样开启了浩浩荡荡的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伸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为特征、以电力为核心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勃兴,催生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培育了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电话等新通信手段也开始广泛应用。此时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到20世纪初,全世界被瓜分完毕。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以排山倒海之势推进,将落后国家和地区一片片卷入其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原子能、生物工程等为主要标志,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井喷式涌现出来。社会生产力迎来又一轮革命性变革,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加快。强劲的第三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促进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惠及世界各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快车。1840年,英国国内铁路网建成之年,于中国却是屈辱与伤痛的鸦片战争之时。那个年代,英国将工业品输出到殖民地印度,把印度种植的罂粟做成鸦片走私到中国,再用罪恶的鸦片贸易赚的钱从中国购买茶叶、生丝等产品。此后,在上百年的苦难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从历史车轮的碾压下站了起来,继而向富起来、强起来进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抓住了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也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来自五大洲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来了200多家,超过40万名的境内外采购商前来“买买买”,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熠熠生辉的“四叶草”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